作者 方欣文
秋高气爽,登高望远,令人心旷神怡。近日,跟网络媒体的朋友一起,游览欣赏修缮后的昭山古寺,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从昭山前山古蹬道拾级而上,舒筋活络,畅通气血,算是对足不出户的人一次健身补偿。登顶古寺,可以感受昭山俊秀的风景:“一山飞峙大江边,千年古寺耸云巅”。当面对焕然一新,金碧辉煌的昭山古寺时,发现它早已褪去了岁月的沧桑,失落了时光的沉淀,分明就是一座新修建的大庙。
其实,昭山古寺始建于唐代,又名昭山禅寺、昭阳殿、昭山观,历朝历代都有翻新修缮,我们现在看到的是2015年-2017年6月修缮竣工的昭山古寺。古寺是唐宋风格的建筑,面积1823㎡,三层,第一层是古寺三大主殿和钟鼓楼,负一层、二层是僧侣房,讲经堂。
新修缮的昭山古寺工艺水平到底怎么样?
省内一位著名的风景园林专家,参观后他是这么说的:“修缮后的昭山古寺,在湖南风景名胜区中是一流的作品”。它主要在三个方面得到体现。
一是选材工艺讲究。所用木材为进口柚木,防潮、防虫,不开裂,经久耐用。屋面选用的是汉瓦中品质最好的唐青瓷瓦,据说使用寿命达1000年以上,能使用1000年是非常了不起的产品!
在工艺方面,所有的佛像金碧辉煌,不褪色,不开裂,采用是传统油漆工艺,油漆薄的地方厚1㎝不到,厚的地方超过2㎝,这样做的油漆对佛像的表情、线条没有一丁点影响,其工艺水平十分高超。
二是继承发展得当。寺庙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发展的缩影,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寺庙是不二的选择。在昭山古寺修缮过程中,把古寺拆下来的青砖、碑刻进行了收集和整理,最后建成了现在的碑廊和观景平台。其中碑廊一共24块碑,主要是清代的碑刻。它有三大亮点:
一位树神。树神是指千年银杏,在清道光年间被古寺尊为白果树神,有碑为证。千年银杏之“神”附近的居民感受很深,经常来昭山的人都知道,昭山的镇山之宝是千年银杏,它一直生长在昭山古寺的外面,可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千年银杏分明就长在古寺里面,所以不少游客感到惊奇,昭山的古树会“走路”。其实只是寺往外扩展,树没动,给人的错觉是树走进了寺内;
一个昭山独有的长度单位。在清乾隆年间修建的昭山古蹬道,全部是由民间捐资修建的,捐资人会在碑刻上记载修路“几湾或第几湾”表明自己捐修的功德,昭山有不少这样的碑刻,“湾”从此成为昭山独有的长度单位;
一件国内少有的物件,在古寺后面的文化墙则收藏一个极大的昭山之谜,墙里镶嵌着有字的“官造”古青砖。它由特殊的模具制作,不同于长城和北京明清时期的青砖,明清青砖是用印戳把字印在砖坯上,像昭山这样的“官造”青砖,我们推测是南宋时期的制作工艺,这在国内较为少见。
三是文化融入巧妙。现在的古寺看上去还是古寺,还是大钟,还是差不多的佛像,其细节和工艺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寺新增佛像330多尊,全部是木雕,采用的是有1000多年历史传承的东阳木雕工艺,东阳木雕属于平面木雕,它的最大特点是层次感很强,我们看到的这些佛像,层次分明、线条流畅、表情逼真。其中千手观音还获得2017年第七届全国工艺美术大赛金奖。
在朋友们临别之际,要求讲一下游览古寺的感受,于是作打油诗一首:“三大主殿钟鼓楼,满堂神佛乐悠悠。两宗香火半截砖,碑廊平台定要游。”在清乾隆50年时,主持寺庙香火道场是禅宗的临济宗,现在主持寺庙香火道场是禅宗的曹洞宗,而见证两宗香火道场的恐怕只有那嵌在墙上的半块“官造”青砖,感觉未必一样,昭山古寺却值得一游。
来源:昭山风景区
作者:方欣文
编辑:张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