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湘潭风物志丨昭山:山市晴岚的无限魅力
2020-10-29 15:15:51 字号:

(摄影 贺文胜)

江楼雨雾,山市晴岚;碧树蝉声,蓝天鸟影;水沉石出,月小崖高;扫壁摇舟,凝潭竦岛。”昭山的四季之景映然眼前。这个湘潭的“北大门”,是历史上中国南北文化交汇之地,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本期我们走进昭山,领略人文和自然交织而成的美。

巍巍昭山

巍巍昭山,繁华集市,在雨后初晴的阳光照耀下,自然之美彰显无遗,这幅美景被北宋时期度支员外郎宋迪捕捉,并被书画大家米芾题下“山市晴岚”,毫无争议地成为了“潇湘八景”之一,是历代文人极力传颂推荐的胜地。

“古人所指的这座山便是昭山,‘市’便是北宋时期极为繁盛的易家湾集镇。《山市晴岚图》是对昭山最贴切传神的描绘,也是昭山发展旅游的核心要素。”对昭山文化颇有研究的方欣文向我们介绍。“山市晴岚”之景进入书画大家的视野绝非偶然。现存《昭山寺碑》有记载:“隋唐以降,行路讴歌,名闻益远”。说明从隋唐开始,昭山就已经是文人墨客的推崇之地。唐代张九龄、刘禹锡等一批文人的诗文中描绘了昭山的胜景,写下许多广为传颂的诗篇,让昭山名震四方,成为历来的游览胜地。如今,繁盛了一千多年的昭山古寺里,钟声依旧缭绕,香火绵延不断。

始建于唐初的昭山古寺又名昭阳殿、昭山观、昭阳寺、昭山禅寺,历史上数有毁建,见证了佛道的兴衰更替,也见证了湘潭历史的发展变迁。沿着登山古道向上走,踏上约800级台阶,来到昭山顶上,我们一睹了2017年翻新竣工的昭山古寺。此次大修后的古寺建筑面积达1823㎡,自山顶拔起三层的建筑,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金碧辉煌,气势雄伟。方欣文介绍道,古寺里所有遗留下来的碑刻、古砖、木料都是能用就用,因此我们仍旧可以看到不少历代留存下来的古碑、古砖、石雕。同时,见证昭山历史的千年古银杏树也被保留在了新修寺庙的院子内。

不少游客虔诚膜拜,清脆悠扬的钟声在山顶久久回响,顿时让人心境轻快,置身于一片碧绿葱郁中不愿离开,细细品味一树一木、一砖一瓦中透露的历史深邃感。

老街寻忆

山仍然是那座山,集市却有些没落了。下到昭山脚下,沿着河堤步行百来米,下堤进入易家湾直街。“山市晴岚”里的集市已褪去繁华,只能循着狭长的街道去寻找历史的记忆。相传,因最早为易姓人在此经商,湘江东岸一弯曲处,故名易家湾,扼南北水陆交通咽喉,造就了古时商贾云集的盛况,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形成了盛极一时的易家湾老街。

北宋米芾在《山市晴岚图》上作序描绘昭山:“依山为郭,列肆为居,鱼虾之会,菱芡之都……”米芾眼中的易家湾:依山为廓,列肆为居,商贾云集,酒旗猎然,水产丰富,繁华之景可见一斑。

方欣文介绍,在清朝末期,老街内有宗福殿、万寿宫、五行殿、龙王庙,分别是福建、江西、湖北以及本地人的会馆;有陈家、人和、戏厂、万寿宫、瑞形、石湾、窑洲六大码头;还有十大酒作坊、十大窑厂和百余商铺,铁器、酱作、染料、粮食加工等几十家作坊涵盖20多个行业,可谓商品繁多,百业兴旺,货物远销武汉、苏杭、上海及湖广等地。

曾经风光无限的老街,经历了兵灾、战火以及自然灾害等的摧残,现在很难找到历史的旧迹,我们也只能从当地居民口中得知一些过往。如今,大多数居民已搬离老街,我们有幸找到了一家传统制酱作坊,湘潭市昭山制酱厂的招牌仍清晰可见,但早已停止了传统的制酱。易姓主人仍居住在这里,他带我们来到二楼平台,几十个酱缸整齐地摆放着。揭开一个酱缸的盖子,一股浓郁的酱香扑鼻而来,主人告诉我们这是制作酱油的酱坯。说起传统的制酱技艺,他开始滔滔不绝:“浸籽、蒸煮、拦抖、发酵、踩缸、晒坯、取油、杀菌、调制等九道工序必须一道不少地规范操作,每道工序还要求技术到位,发酵和调制技术是保证高品质酱油的关键。”

看着积满灰层的设备和工具,我们无不感到惋惜,不知酱厂传统的手工技艺能否一直传承下去。

除了酱厂,老街上的其它店铺和作坊,基本已经寻不到踪影。

人文之盛

关于昭山的故事,从周朝周昭王南征来到今湘潭地域,因在此驻军而使昭山得名的传说开始,可以上溯几千年,大概几天几夜也讲不完。

东汉著名军事家马援为受光武帝刘秀之命率兵南征,平定交趾郡(今越南境内)的征贰、征侧起义,返师途中在昭山一带休整,故昭山又名“马山”。

宋抗金四大名将之一的刘锜被贬时曾结庐寄居昭山,并留有题壁诗。文史专家何歌劲根据南宋理学家张栻过昭山时曾作的《过湘潭刘信叔旧居》一诗分析:“通过此诗的内容可以猜想,宋代刘锜昭山故居的门前有一方池塘,而今昭山之南侧次峰之下正有一池塘,细看清代所绘昭山图,刘锜故居正绘在次峰之下。”

依此,昭山风景区正在原址恢复刘锜故居,以及与其相邻的宋家祠堂两处建筑。宋家祠堂建于乾隆52年,始迁祖为宋玉甫、宋玉林、宋玉尔三兄弟,宋氏子孙合建宗祠于昭山东麓,坐北朝南,面对湘江,为三进四合院。宋氏家族人才辈出,为中湘大家族,对昭山的建设功不可没。

10月20日,在昭山南侧山脚,我们看到了已经完成主体建设的刘锜故居和宋家祠堂。宋家祠堂将以宗祠文化博物馆的方式出现。项目建设负责人说:“两处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很多都是搜集来的古砖古木,将建成的刘锜故居含有茅草房部分与具有宋代南方风格的官宅式砖瓦结构等。我们尽量复原相关古建的原址原貌。”

昭山古磴道还曾留有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足迹。1917年9月16日,在湖南师范就读的张昆第与毛泽东、彭则厚一起相约从长沙步行至昭山游玩。来到这里,他们在湘江游泳,在山上畅谈理想,并夜宿昭山寺。正是在昭山上,毛泽东说出了“吾人理想之世界主义”的宏伟志向。踏步在昭山古磴道上,我们也用心感受了一番伟人当时游览昭山风物的情境。

时间跨越千百年,昭山的鼎盛人文给今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漫步在昭山风景区,开启一场与历史的交流,令人心神愉快,心境开阔。

来源|湘潭日报

记者 |成青

编辑| 刘银花

---------------- END ----------------

讲述绿心美丽故事 |传播昭山好声音

来源:绿心昭山

编辑:胡科进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