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山古蹬道上的“挑山工”师傅。
昭山古蹬道上的“挑山工”师傅。
戴师傅正在擦拭麻石护栏
吴馗正在小心翼翼地为门窗擦色。
下午17:30,曹子贵还在做木工
古寺内千年银杏树生机勃发
红网昭山站6月8日讯(实习记者 高静宜 摄影 龙潭)昭山古寺落架大修已到收尾阶段,但越到最后关头越要咬紧牙关不放松,工人们驻守一线,加班加点,毫不松懈。6月9日,艳阳当空,记者来的昭山古寺施工场地,一群忙碌而干劲十足建设者们映入眼帘……
还记得小学课文《挑山工》吗?在昭山古蹬道上,就有这么一群可爱可敬的人,他们每天都在与“数字”打交道,1000多级阶梯、100多斤重的石板......“石板要提前运到古寺,好让石材工打磨堆砌”,有15年搬运经验的刘师傅告诉我们,为保证正常施工,他们每天天蒙蒙亮就开始搬运石板。天气太热,只穿一件汗衫的他们,早已湿透。工作虽苦,但师傅们却干的热火朝天,年轻的李师傅说:“期待好作品,再辛苦也是值得!”
去年11月,石材工人戴师傅跟着施工队进入昭山古寺,到目前为止已整整工作了七个月,他负责麻石护栏的打磨和维护。清晨六点,他准时到达施工场地,为了不耽误时间,早饭通常在路上解决,或者匆忙扒拉几口盒饭,便迅速开始一天的工作。为了工作方便,他晚上就近住在施工队安排的施工棚里,任他山风习习、蚊虫飞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戴师傅也不停下手中的活儿,一边擦拭刚打磨好的护栏,一边笑呵呵地说:“虽然每天工作10个小时,但想到每天都有收入,心里就踏实,干活就有动力。”提到家人,戴师傅的话便多了起来,他自豪地说:“我有两个女儿,都懂事乖巧,大女儿还是高材生哩。
从业十余年,油漆工吴馗是个“年轻的老师傅”。几个月前,他来到昭山景区,负责古寺玄关门窗等的上漆工作。喷底漆、擦色、再喷底漆、用砂纸打磨、喷色……这些繁琐又极要求精细的工序,在吴馗看来却充满了乐趣,“刷漆的过程就是一个设计的过程,看起来简单实则暗含许多巧思,我喜欢这个工作。”虽然工作强度很大,但吴馗却丝毫不放松刷漆的质量,精益求精,“爱一行钻一行,手艺人,最看重的就是手艺,”吴馗一边刷漆一边深有感触地说。
木工师傅曹子贵今年已经65岁,他半辈子都在和木材打交道。去年10月,他来到昭山景区,作为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是维护施工工具、保证施工安全、督促施工进度的大管家。每天他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但他丝毫不觉得累,“别看我年龄大,但我身子骨可硬朗着呢。”曹子贵是出了名的好嗓子,工作间隙便会吼上一嗓子缓解工作压力,为施工现场带来一片欢乐,“哎......踩着好日子向前走,山歌唱出好兆头哎……”,面对镜头,曹子贵一首《山歌唱出好兆头》犹如一缕清风飘荡山间,祝愿昭山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也祝愿昭山人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正如曹子贵所唱,随着越来越多的重点项目在昭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越来越多的“新昭山人”为这片热土孜孜奋斗、挥汗如雨,昭山的“四季都是好时候”,始终“踩着好日子向前走”。
来源:区综合管理部
作者:高静宜 龙潭
编辑:张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