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江畔 城中山 佛音缭绕 古道蜿蜒

作者:林韵 编辑:张子星 2018-03-08 09:43:02
—分享—

  北宋书画家米芾,曾绘过画作《山市晴岚图》,是“潇湘八景”之一,指的就是湘潭市岳塘区昭山示范区里的昭山。昭山在城东,相传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处于长、珠、潭三城的融合地带,有湖南金三角的美称。

  宋代的湘潭城,面积比现在小。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城市扩大,阡陌田园上,建起高楼商厦,水渠池塘边,修葺成湖面花园。岁月让旧的记忆消失,也让新的风景出现。变化较小的是山,时光中的许多记忆,被山留存下来。

  这个冬日,我又走进昭山。南方的冬天,很少下雪。山上银杏黄,枫叶红,樟树绿,法国梧桐褐,色泽丰富,五彩斑斓。斜坡顶上的树木,枝叶疏朗,剪贴在天空,清新雅致。冬阳照在山体上,显出玲珑毓秀的风姿。寺院隐现在山林中,像天上的宫阙,超凡脱俗。

  沿着登山古道上山。古道由花岗岩石砌成,直通山顶的昭山古寺。这条山道,由信仰佛教的善男信女捐献修成,山道边的石碑,记载了捐建人的姓名和捐建阶数。风雨剥蚀,石碑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依稀能辨认出乾隆、嘉庆等年号。对佛教的信仰,让人们布施钱财,为后人谋便利,以消除自身的罪过,获得内心的安宁。

  百年前,昭山古道也是一条商道。长沙与湘潭之间货物的陆路流通,就依靠这条道路。石阶上,踩踏过无数鞋履,承接过生活的重量。挑夫们的汗水,商贩们的奔忙。贵妇们的轿子,散发脂粉的香味。富豪们的银钱,碰撞出叮咚的声响。祈求佛陀保佑的人,三步一跪上山,希望诚心感动上天。春风得意的人,脚步轻快下山,奔向幸福美满。

  明媚的冬阳,透过树叶的空隙,照在石阶上,图案斑驳奇幻。这就是时光的模样吧,时时变幻,无从把握,又特别真实。我踏阶而上,就是踏在时光里。

  山道两边,古木遒劲。巨大的树根,深深扎入地下,地面露出来的根,大的碗口粗,小的酒盏大。一棵树穿过岁月,经历风霜雨雪,活得艰难。苍虬的枝干和根茎,显出时光的漫长,岁月的沧桑。风吹来人间烟火的味道,雨冲洗生活里的喜悦和哀伤,树都知道。只要站在古树下,就能感受到枝条收集的时光,年轮凝固的记忆。

  冬已深,山上红枫、银杏的叶子,快凋落尽了,只留下几片,顽强地红着。万绿丛中一点红,显出红叶的美丽耀眼,显现抗拒风霜的辉煌悲壮。

  林中一丛丛野菊,开得蓬勃肆意,金黄的色彩,是阳光的颜色。每朵花都精美无比,体现造物主的神奇。造物主平等对待万物,宏大之美,精细之美,从不厚此薄彼。

  昭山古道,宋代米芾来过,写下“乱峰空翠晴还湿,山市岚昏近觉遥”的诗句,并画下《山市晴岚图》。宋代理学家张栻也来过昭山,曾作诗《过湘潭刘信叔旧居》。

  古道边,有一座圆形亭子,名伟人亭。1917年9月,在湖南师范就读的毛泽东,从长沙步行到昭山作社会调查,在山下的湘江游泳,并上山,在这里远眺湘江,畅谈理想,夜宿昭山古寺。后来建亭纪念。

  站在伟人亭里,眺望远方,湘江在昭山前转出一个弯。对岸田园开阔,房屋阡陌如画。真是山河秀美,让人油然而生“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感慨。

  山下的江面,似乎水平如镜,其实暗流汹涌。这段江面叫昭潭。相传,西周时期,周昭王南巡荆楚,其实就是讨伐荆楚。周昭王所乘的船,船底被楚人用胶粘成,船行到昭山下,船底穿,昭王沉,死于此地。昭山就此得名。这个传说,也表现出湖南人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过伟人亭不远,有座小土地庙,只有六七平方米大,香火旺盛。土地神,是民间朴实的信仰,体现人们内心的归属感,对家乡土地的深厚情感和敬畏。看见土地庙,我感觉特别亲切。有土地神在,这片土地必定安宁吉祥。

  登上山顶,站在昭山古寺前坪,眺望湘江,视野开阔。百年前,湘江是重要的船运通道,江面舟楫往来不绝。昭山下的码头上,货物堆积,商贾忙碌,货物从这里,运往长沙等地。

  昭山古寺,有千年历史,始建于唐朝初年,供奉战国时期楚国名将昭阳,尊为玄帝。后来,成为佛教寺院。从古至今,香火鼎盛,佛音缭绕,钟罄之声传到山下,传到湘江对岸,让人神往。许多善男信女,到寺中膜拜、祈福,倾诉生活中的悲喜,寄托心中的祈愿。

  寺外廊下有古碑刻,只可惜字迹难以辨认。看岁月在石碑上剥蚀的痕迹,让人感叹历史深远,蕴含着无数神秘,让人感慨时光无情,人生短暂。

  走进古寺山门,是四合院结构。山门正对大雄宝殿,院子里,有观音莲池,池中有观音立像。

  观音池边,有棵千年银杏,两人难以合抱。老树站在寺院中千年,听梵贝之音,伴晨钟暮鼓,也具有神的气度。树叶已经落尽,留下几片,在一根细枝上,黄得炫目。

  许多银杏叶子,铺在观音莲池中,像铺着金色的锦缎。

  山门两边,有钟楼和鼓楼。举行佛教盛典时,必会钟鼓齐鸣,声势宏大。

  寺院里,响起鸟鸣流水的自然乐声,配以古筝、佛唱,游人安静下来,气氛变得幽静空灵。几位太极拳师开始表演,动作行云流水,气质超凡脱俗。佛寺与太极,代表传统的佛教和道教文化,二者融合,表现出深厚的人文色彩,具有特别的艺术张力。

  我观山色之美,听梵贝之音,看飘然出尘的拳法表演,如痴如醉,恍惚不知身在何处。

作者:林韵

编辑:张子星

阅读下一篇

返回岳塘经开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