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昭山和平小学开展“信息化环境下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讨活动
红网昭山站11月11日讯(通讯员 黄锦秀 蔡艳红)11月8日,昭山和平小学开展了“信息化环境下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讨活动。该课题是湘潭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老师们已经进行了两年的实践研究。本次研讨活动分为两个模块:上午,由课题组的高瞻、王倩倩、胡芳和杨萍老师分别为大家上了一堂课题研讨课,展现了课题研究的成果;下午课题组所有成员在科学实验室举行研讨沙龙活动,结合具体课例,上课老师与课题组其他成员进行深入的互动交流,研讨气氛浓厚热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课堂教学与观摩,引发思考
高瞻老师执教的语文课《浅水洼里的小鱼》,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语言文字训练,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识字教学生动有趣。
王倩倩老师执教的语文课《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脉络清晰,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香港的美景,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现了由“扶”到“放”的教学理念。
胡芳老师执教的数学课《平移与旋转》,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游乐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很好地体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数学本质”的理念。课件、视频、BYOD使用巧妙恰当,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杨萍老师执教的英语课《It’s a dog.》,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准备自己喜爱的头饰,分角色表演,在情境中操练句型,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评课交流与互动,聚焦研讨
下午,全体活动人员在科学实验室进行研讨沙龙活动。首先,由上课教师进行说课,四位老师就自己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做了交流。然后,课题组的成员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以及小班化教学模式,对四堂课进行了评课研讨活动,周瑞莲、饶丽娟、谷赞、张艳等老师积极发言。紧接着,邹颂甲老师、余兰老师做了课题研究先进经验分享。邹颂甲老师结合市级观摩课《Whose is this?》给大家介绍了BYOD技术当堂展示“英语趣配音”视频和英语单词微课,让大家耳目一新。余兰老师介绍了利用班级QQ群和荔枝电台完成课外作业的具体操作方法,特别是周末阅读课的开设,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接下来,学校教研室黄锦秀主任对课题组前期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充分肯定了所有成员的辛勤付出,鼓励大家继续努力开展研究,并提出了研究中的困惑,提醒大家“不是为用技术而用技术”。
最后,学校分管教学的李莉校长做了课题指导,充分肯定了课题组的务实研修作风。她总结了三个关键词:“丰富”、“扎实”、“有效”。“丰富”主要表现在研讨形式、课例科目的丰富,以及信息化手段的使用丰富。“扎实”主要指上课老师精心准备,巧妙设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学生自主参与,创意无限。“有效”指的是四堂课例为研讨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每一位老师都应关注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理念的更新。李校长在课题组成员相互交流听课心得的基础上,对四节课进行了逐一点评,总结得失。她还提出了关于课题的两点思考,一是课题的概念要明确,注意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注意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班化教学应是灵动的,教学理念应更加开放,教师不要过于强势,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以更好地成长。信息化与学科的整合、融合两个层次,目前的研究还处于整合阶段,应继续探索。二是正确处理信息化与教学的关系,手段运用要有必要性,技术一定是为教学服务的,为解决重点难点而服务。她希望老师们后阶段的研究应继续更新观念,明确“教学”应以“学”为中心、“教”是为“学”服务的理念,每一位老师都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李校长的指导言简意赅,给老师们很大的启发,为课题组今后的研修指明了方向。
一天的活动丰富而紧凑。经历了一次次精神的碰撞,课题组的老师们享受了一场思想的盛宴。带着沉甸甸的思考,课题组的老师们将在李校长和黄主任的带领下,继续努力探索,潜心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的小班化教学,做幸福的科研型教师,不断带动和推动学校的科研风气,提升学校科研质效。
来源:区社会事业部
作者:黄锦秀 蔡艳红
编辑:张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