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禁毒日,本想写篇有关毒品的文章,因忙着搞“普及心理知识,提高幸福指数”主题活动,未能付诸实现。今天动力还在,故写此文。
毒品在中国有增长趋势,尽管国家禁毒宣传、打击的力度非常大,但吸毒人数在上升,吸毒年龄趋于早龄化,形势非常严峻。只有弄清楚吸毒的真正原因,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物质和精神是人们生活的两个组成部分。在毛泽东年代,物质匮乏甚至威胁到生存,少衣缺食的现象普通存在,但那时吸毒的非常少,究其原因是那时的人有信仰和追求。现在,物质丰富了,而精神却没落了。在现代社会,人们感觉孤独,疏离和压力。社会在不断地追求发展,追求效益,追求GDP,现代的商家不断地鼓动人们“消费、消费、消费”,人们不断地向外抓取,妄图去用外在的东西去填补内在的东西,而精神的空虚和孤独是个无底洞,用外在的物质永远也填不满,除非人类能够觉醒。
现代人为了逃避疏离感、孤独感及其内心的痛苦感受,发展出很多的防御机制,成瘾行为和物质滥用是主要的防御体系,毒瘾就是对物质的依赖和成瘾。
毒品是化学物质,神经递质也是化学物质,并且都作用于人类的神经系统,导致感觉和感受的产生。不同的是,毒品会损耗人类的神经系统和身体,严重的会夺走人的生命,所以才称之为毒品。
有消费才有生产,有消费就有市场。毒品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需求。消费毒品的人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有钱人,有些人患上“满足心理病”。生命中什么都享受过了,什么差不多都体验过了。很多的成功人士一下会没有了人生目标,会体验到生命的无意义,就去寻求毒品的刺激。二是压力大的人。这些人要通过毒品来减少压力,增加力量,如演艺圈吸毒比例相对较高。三是好奇、好玩、新潮的人。有人认为吸毒很时尚,只有有钱人、有身份的、新潮时尚的人才吸毒,这些人通过吸毒这种行为来寻求身份认同和价值感。四是因陷阱而吸毒的人。有人受人引诱或受骗吸毒,进而一发不可收拾,成为贩毒者的消费人群。
吸毒是人们精神空虚、孤独的指示器,是人们精神状态的晴雨表,是人类灵魂堕落的标志,折射的是人类社会的痛苦灵魂。吸毒人数的愈来愈多的正是人类精神的迷失。
精神的空虚、无聊的本质是爱的缺失,真爱的缺失。要从根本上解决吸毒问题,除要加强舆论宣传,加大打击力度外,更重要的是净化人们的灵魂,促成人们对信仰和精神的追求。让人感觉人生有价值,生活有意义。体验到爱、归宿感、安全、喜悦、宁静。
毒品是灵魂的毒药,真爱是灵魂的良药。
罗少江
2016年6月27日
(注:来源网络,原作者可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
编辑:张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