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彩回顾 | 那是一场站在世界高度的艺术思想盛宴

作者:彭杨 编辑:张子星 2015-12-01 15:58:44
—分享—

  

 

  “艺术与世界和平”论坛盛大开幕。

  

  湘潭市委副书记严华主持论坛。(摄影 彭杨)

  

  昭山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杨晓军致辞。(摄影 彭杨)

  湘潭昭山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杨晓军致欢迎词时介绍说,昭山地处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交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中国南北文化的交汇之地,是楚文化的核心之地,是湖湘文化的发祥之地,是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昭山是魅力彰显的文化名山,是闻名遐迩的湖湘文化重镇,是红色文化的传播之地。

  

  湖南省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梁尔源讲话时表示,举办这次论坛是对文化巨匠的缅怀,也是对全国文化事业大发展的期盼,希望各位艺术家到湖南多走多看,感受伟人故里的美好。

  

  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说:艺术当引导人心向善。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华书画家》杂志社总编辑王镛主持学术论坛,“艺术与世界和平”论坛正式开始。

  

  卢禹舜:让中国画成为促进世界和平的纽带

  齐白石的伟大至所以超越前人,其核心力就是他的大生命观。齐白石有一句名言: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这是他的生命境界和艺术高度,他的大生命观是从喜爱花草鱼虫开始的。

  艺术家的担当精神最突出地表现在生命觉悟上,艺术的高度与生命的高度一脉相承。我们学习齐白石最最重要的是学习他的赤子之心、学习他对生命的虔诚之爱、学习他全面驾驭题材表达审美理想的能力。当代中国画的大生命观就是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这是和平的纽带,也是中国画的生命归宿。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院务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刘云:绘画冲淡世间所有假恶丑

  艺术,可以愉悦身心,可以宣泄情感,是人之需求。而中国画是一种冲淡世间所有“假、恶、丑”,彰显“真、善、美”的艺术形式。

  当我们看到齐白石一生钟情的瓜果虫鱼;当我们看到毕加索送给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和平鸽》;甚至当我们看到不久前,网上流传着的那张“土耳其海滩的小难民”照片,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愿望。

  我想这就是艺术的力量,它以生命与爱的方式唤起了人们对和平的追求。

  (刘云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文学艺术节联合会副主席,湖南省画院院长,中国长城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美协河山画会会员。)

  

  林木:真正的画家与和平都有关系

  真正的画家与和平都有关系!因为没有和平,就没有从事艺术的环境,没有和平,就难有创造艺术的心境。

  在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最真切表达普通人平凡生活的画家非齐白石莫属。他用和平鸽这种西方人喜欢的熟悉符号,表现了中国人对和平的态度。

  农民出身的齐白石,其艺术情趣也是平民的,这是他先天具有的优势。如果说20世纪许多著名画家也是农民出身的话,那么,在他们或者留学西方而变得洋味十足,或者跻身文人、上层而文人意味分明之时,齐白石则自始至终死守其农民的天性。

  (林木,四川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郑工:笔墨随性解决造型趋同化

  齐白石是一位职业画家,面对大量同题材、同类型的复制工作,他会考虑其独创性。特别是晚年齐白石的画,可以不谈“准确”而谈“随性”。随性的笔墨遗去机巧,天真自然。

  此时,他会忽略许多东西,那些曾经涵养过其人生的诗词、文章乃至书法、篆刻,都被翻页了。生命的本真意义,似乎只呈现在童年或少年时代。绘画的本来意义,似乎就是涂涂抹抹,应物象形。故其“似”或“不似”,并没有一条是非的界限。

  笔墨是活性的,事物的形意也是千变万化的,“只有让笔墨随性,达到似是而非的效果,可解决绘画造型趋同化的现状。”

  (郑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特聘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邢少臣:艺术要关爱自然讴歌和平

  齐白石不单是一个艺术大师,还是一个生活底蕴很厚重的人。他从一个农民、木匠逐步成为一代艺术宗师,其浓厚的生活积累、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具慧眼的表现力,是他艺术根基所在。

  “真正的艺术家不仅更懂生活、更会生活,还会享受生活。” 邢少臣称,齐白石的喜怒哀乐从他的作品中不难读出,其生活背景是他一生劳动的艰辛、生活窘迫、作画的苦恼以及卖画的无奈,但他始终是乐观的、向上的。

  关爱自然、讴歌和平是齐白石艺术的旨趣,也是值得我们充分借鉴的一个重要方面。

  (邢少臣,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邢少臣导师高研班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文化部专家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凌承纬: 新时期艺术该有新的使命和担当

  在抗战时期,大多艺术家的作品都与抗战有关,他们用绘画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以及对和平的向往。在民族存亡攸关时期,艺术家发挥了很大的引领作用。

  新时期,艺术应该有新的使命与担当:充分发挥其对社会形态的教化和引导作用。

  (凌承纬,四川美术学院《中国抗战大后方美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重庆现当代美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吕晓:齐白石毕生追求和谐和平

  齐白石毕生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他画牡丹、画荷花、画梅兰竹菊、画人物山水、画和平鸽,无不是追求一种和谐和平。

  1956年,在世界和平理事会上,当他被授予世界和平奖时,他说:“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所追求的就是和平。”

  (吕晓,博士后,现为北京画院院长助理,理论研究部主任、研究员,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秘书长。)

  

  “艺术与世界和平”论坛下午场精彩开讲。湖南省文联副主席、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朱训德主持。

  

  付京生:齐白石的绘画显现“湘学精神”

  在传统的中国画中,两三片叶、一两个瓜、四五根藤,就可以组成一幅优美的图画,齐白石也有这样的作品,但其瓜叶并未像西洋画那样再现自然外物的光色变化,但却有一种美艳的光感从叶的内部发射出来。这实际是笔墨肌理造成的欣赏错觉,它是画家在作品中反映出的对生命力礼赞的结果。

  同时,这也是中国美学因心造境、无画处皆成妙境、落笔神遇迹化、传天地之情、达人意悠然而远等观念的具体物化表现。

  打开齐白石的画册,人们可以看到皆无不是“格物致知”、“实事求是”等宋学文化精神的变现,而这样的“宋学精神”,其实,正是“湘学文化”的精神主臬。

  

  由智超:齐白石的鸽子是“为自然写照 为万物传神”的绝好范例

  在20世纪50年代,和平鸽是中国最美、最生动和深入人心的艺术象征。被赋予了和平桂冠的鸽子不仅仅是一只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自然伙伴,而是升华为圣洁的天鸟。

  50年代的齐白石特意饲养了家鸽,通过自己仔细的揣摩和提炼,以形写神,以求达到形神兼备的高度。他从鸽子的自然状态中选取了飞、立、行、卧最美的姿态,然后又以最和谐的组合绘制到或大或小各种尺幅的作品中。

  为了生动传神,齐白石还艺术化地夸张了鸽子的眼睛,使其显得炯炯有神。这即来自鸽子的原型,又高度概括了鸽子精灵聪慧的面貌,是中国画能“为自然写照,为万物传神”的绝好范例。

  

  程征:齐白石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随着年增岁积,齐白石的身体日渐衰迈,然而他的笔下境界却日益简拙、率真。

  这种“大器晚成“的现象不能回避,也值得研究。这些艺术家在生命后期不但没有“衰退”,相反,躯体生命越是近于寂灭,艺术生命越是旺盛健朗,呈现为惊人的创造力。

  “我们应该回到中国画的价值评判系统中去,从而寻找艺术的真谛。”程征说,齐白石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珠穆朗玛峰”,他有权利和资格为中国画的价值评判系统树立标准!

  (程征,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五届理论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理论委员会主任。)

  

  李蒲星:晚清民国造就了齐白石

  晚清民国时期是中西文化相互交融和相互对抗的时期,此时的中国知识界始终保持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对于战乱连连以及西方文化的浸入,中国在精神上其实跟古代并没有多少区别。

  此时的齐白石依然徘徊于晚清民国时代的边缘。直到定居北京,他才真正卷入民国时代的中心,感受到时代潮流对自己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既有保守派对他的种种非议非难,更有胡适、傅斯年、林风眠、徐悲鸿等新文化势力对他的支持与扶植。定居北平20年,齐白石终于被时代潮流所推涌,一步一步走上时代艺术发展的巅峰。

  (李蒲星,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系主任,教授。)

  

  胡光华:用艺术彰显世界和平

  如果说徐悲鸿曾经称赞画家张书旂“画鸽为古今第一”,那么我认为,中国艺术家以中国画表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维护人类正义与和平事业巅峰之作,则是张书旂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百鸽图》画卷。该图正是以鸽子和橄榄技为创作对象。

  此外,1950年,齐白石应《人民画报》之约,也创作了一幅花鸟名画《和平鸽》。这进一步说明,用艺术来彰显世界和平是中国现代艺术家的共同心声,也是伟大的艺术精神,而这种精神激发了中国现代画家的创作灵感与智慧,推动了中国现代花鸟画的创新发展。

  (胡光华,江西南昌市人,美术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志坚:湖湘文化与齐白石互为鱼水

  湖湘文化与齐白石的成长是鱼水关系,湖湘文化滋养着齐白石,齐白石丰富了湖湘文化内蕴,并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齐白石有深挚的家乡情怀,他将自己的艺术还原于民间,并影响着湖湘学子。因为有齐白石这盏明亮的灯塔指引,湖湘大地才涌现出了众多艺术精英。

  “真正的艺术是让大多数人民所喜爱,被不断推崇并影响艺坛,齐白石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王志坚称,齐白石不仅仅影响中国,还影响着世界。同时代的西方艺术大师毕加索,他从内心佩服齐白石的作品,还将齐白石作品进行临摹研究和推崇。

  (王志坚,现任齐白石纪念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美术家协会工笔画艺委会主任,湘潭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张涛:平和安详是齐白石人生福祗之所在

  画里山河无赋税,画里山河无战火,如果说生逢晚清民国之黍离乱世,是强加在当时每一个普通中国人身上的“原罪”,齐白石的救赎之道,正是在笔墨丹青间,苦苦觅得平和生活自信与身心归宿。

  “五柳先生”、“桃源生活”这些本属于齐白石的乌托邦乡愿,却早已在“海国都知老画家”的市场浪潮中烟消云散。也许,只有在北京四合院的铁栅屋内安然入眠时,湘潭杏子坞的鸟语花香,才会在齐白石的梦中萦绕一番。而于此,大概也是齐白石最为真切的和平观。

  齐白石一介布衣,而至职业画家、艺专教授、“人民艺术家”,此间之真实经历,与后天人为之修饰,亦多有矛盾之张力。齐白石一生性情,贵在真诚朴素。其生逢乱世,前半生饱受颠沛流离之苦,作为一名普通百姓,平和安详的生活是齐白石人生福祗之全部祈愿所在。

  (张涛,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美术研究》编辑。)

  

  罗明标:痛和美,是齐白石生命轨迹的特质

  纵观齐白石的一生,他的生命之痛在世界艺术家中虽然不是最具典型性的,但其痛点却是最多的、其时间跨度也是最长的。从12岁祖父过世哭了三天三夜到95岁得知徐悲鸿英年早逝……齐白石的一生大致有37个痛点,每一个痛点都对他人生转折起到了关键作用。

  齐白石的一生又是美的一生,从儿提时的“暧睡”到青年期的“齐美人”,再到97岁绝笔之美《牡丹》。齐白石的伟大是痛的伟大,又是美的伟大。痛和美,是中国历史的缩影;是时代的表象;是齐白石生命轨迹的特质。

  齐白石的生命之痛不断地纯化着他的心灵,他的艺术之美又不停地融解着他的人生之痛。齐白石是特定历史中的特定存在。在很多重大问题上他有时不是自觉,更多的是一种命运的昭示、一种心象的弥合。

  (罗明标,文化学者,资深媒体人,美术评论员。撰写过《中国人文三大时代》、《陶渊明美学十讲》、《论语政治笔记》等。)

  (部分图片来源于红网时刻新闻)

作者:彭杨

编辑:张子星

阅读下一篇

返回岳塘经开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