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胜日寻芳昭山巅纸鸢寿饼醉心田

来源:绿心昭山 作者:方欣文 编辑:张子星 2016-09-14 17:35:30
—分享—

  那年,那山,那水,心似闲云一片,飘零山水之间;今时,今日,今身,心若牛马被牵,禁锢劳碌之中。多年淹没在烦杂的工作与繁忙的生活中,才知道李涉诗句:“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多么贴切地应验着现实生活的诸多无赖。每周被工作羁绊,为生活逼迫,有时真还怀疑这身躯是否属于自己。如果真有半日的空闲,就该学学古人“今朝有酒今朝醉,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处世心态,在双休日去只有半小时车程的昭山,放飞自己的心灵,寄情于山水之间,找回属于自己的片刻。

  ◆玩纸鸢放飞童心

  在最美四月天,趁阳光明媚,少不了男男女女,老老小小在昭山放风筝,嬉笑玩耍,将心放飞,把昨日为事纠缠的烦心抛于九霄云外。随着风筝一起看世界也看自己,或被别人观赏,那一刻感觉全身心才真真切切算得上属于自己,顿感应该让所有的亲朋好友一起沉醉于难得的开心快乐之中。此情此景之下,感慨有加:借一夜东风,卷起新绿万顷,引山花烂漫无数,芳香四溢吹散旧怨如烟;不曾想,心如狼贪,利似刀锋,风起云涌时更添新愁无限。世事本艰难,生活诚不易。一杯清茶,坐看江涛浪淘沙,忘却旧怨新愁,真是一个新境界。加入江边空处玩纸鸢(风筝)的群体,掩饰不住在心灵深处荡漾起闲心一片:“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何尝不是处世的另一番风景。

  ◆登石级静听风起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山下江边观潮起潮落,品尝放风筝的乐趣也会有枯燥无味的时候,去山间走走,或许有更多的期待值得追寻。其实在世人的眼里,还是那山、那水,风景却因心情不同而大相径庭。拾级而上,不必在乎脚步的轻重,也不必在乎风景的变幻,只需在乎呼吸的吐故纳新,还有那阵阵清风撩拨,间或有鸟儿欢呼:“加油,加油!”不知不觉间,那些枯燥和烦恼化作滴滴汗水溢出身外,轻松无价。无论山上山下,虽然都是清风送爽,但早已不是山下无精打采的自己。久坐办公室,荒废了一身筋骨养护,偶尔登山会有幸福的酸痛感。不过,回家睡上一晚,会发现自己比以前精力充沛,生龙活虎。当然登山这种有氧运动多多益善,不光是自己,还要多劝亲朋好友一起参与,这样你会感觉人生增加了很多乐趣,少很多对他们身体健康的牵挂,得失之间自然乐趣无穷。

  ◆过佛堂品尝寿饼

  放完风筝又登山,放飞禁锢的心,松弛绷紧的神经,坚实肌肉强了筋骨,接下来该去寺庙修心养性了。进入佛堂,找一处地方顶礼膜拜诸神佛,可以在心中向神佛诉苦、诉求万千,却不见高高在上的佛爷只字片语的答复与斥责,唯一能看到的只是佛爷嘴角永远的微笑。或许善男信女们的祷告、俗事算不得什么,即便是生、老、病、死,在佛爷的眼中也不过是轮回小事。坚强些活在当下,人生的彩虹自会在心中出现,如果每逢佛爷生日,他可以赐你另一份坚强——寿饼。

  寿饼制作食用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大多是用糯米粉、米饭或面粉加配料制作加工而成。一般寿饼出炉后食用味道口感较好,冷却时间较长会变硬变质,不适宜储存。在古代一般比较有名的寺庙,每逢庙会,因为香客较多,斋饭准备困难,大多会制作一些寿饼、寿桃之类的食品,提供给香客充饥。昭山寺庙寿饼主要以法饼(发饼)为主,流行大约不到200年的时间。

  法饼是原产于长沙的一种特色食品,至今才200多年的历史。主要以面粉再添加奶油、白糖等通过发酵制作加工而成,具有松软、可口、香甜等特点,可以保存较长时间而不变质,适合长途跋涉时作干粮充饥。清末,法饼制作工艺传入昭山,当时食用法饼的行人不多。碰巧有一天,昭山古寺梅风和尚(清末昭山著名僧人)在易家湾街市上路过,尝食一个法饼后,感觉味道不错,就顺便带了些回寺庙,其他和尚品尝以后连连称赞说:“真乃绝世寿饼!”此后每逢庙会或菩萨生日,昭山古寺都会连夜去山下的法饼作坊定制一批寿饼,提供给长途跋涉的香客作为回家充饥的干粮,或许是寿饼坚定了不少长途香客每年来昭山朝拜的诚心,进一步扩大了昭山古寺在香客中的影响,来昭山朝拜的香客也一年比一年增多。

  据了解,在2016年农历2月19日的观音菩萨生日那天,不到上午10点钟,观音寺6000个寿饼很快就被香客哄抢买光,昭山商家的风筝也基本被香客和游客买尽。近几年来,昭山成为了长株潭市民们双休日旅游、休闲、养性和健身的胜境。

来源:绿心昭山

作者:方欣文

编辑:张子星

阅读下一篇

返回岳塘经开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