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昭山古寺两大“凸出”亮点 绽放昭山文化异彩(图)

来源:昭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 编辑:张子星 2017-10-25 16:51:08
—分享—

  

圣辉大和尚在行变法师陪同下仔细参观昭山古寺文化墙。

  

昭山古寺古砖与古碑融合的文化墙。

  

昭山古寺碑廊。

  

昭山古寺留存的“官造”青砖。

  红网昭山站10月25日讯(通讯员 方欣文)“昭山把水口,兴马塞龙门。”地处湘中水、陆交通咽喉的昭山,自古就是湖湘的军事重镇。在历史的烟云之后,昭山还有什么样的文化瑰宝,至今仍就魅力四射。日前,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圣辉大和尚在视察落架大修后的昭山古寺时,他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和肯定,道出了一段昭山历史文化的流光溢彩。

  在湘潭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昭山古寺住持行变法师的陪同下,圣辉大和尚视察了落架大修后的昭山古寺和正在修缮的下院(原昭山千手观音寺)。圣辉大和尚表示,大修后的昭山古寺极大地改善了游客旅游的环境,提升了昭山的文化品位和影响力,焕发了千年昭山文化沉淀的活力,尤其是昭山古寺碑廊和古砖文化墙建成,成功发掘和提升了昭山的文化底蕴。

  在昭山古寺碑廊和所有的石雕碑刻中,只有碑廊中原“昭山古寺”汉白玉匾额是阳刻,既体现了高超的雕刻工艺,更彰显了其书法和文化艺术价值。据湘潭著名书法家周平先生考证,古寺匾额出现在清朝中期,是昭山古寺在清代大修时的点睛之作,“昭山古寺”四字应为当时湘潭著名文人所题,史料记载清代大修在乾隆23年,这一时期是清代文人前来昭山踏青、祭拜极为旺盛的时期,清乾隆2年的进士,后为岳麓书院山长的张九镒,多次游览并题诗昭山,其中有一首《昭山》是这样赞誉的:“西风一片写清秋,双桨飞随贴水鸥。摇到湘头望湘尾,昭山断处白云浮。”凸出的“昭山古寺”成为昭山清代历史文化的一个亮点。

  古寺另外一处历史文化亮点则是由古碑和印有阳文“官造”古青砖组合砌成的文化墙。湘潭知名的地方文史专家何歌劲先生介绍,“官造”古青砖是由特制砖模经官府监制生产,文字凸出为阳文,身份明确却十分简略,主要用于府衙、城墙、烽火台、驿站、部分庙宇等作建筑材料,但它明显不同于明、清时期官府监制青砖。明清时期的青砖,一般是在砖胚做好后盖上印戳,然后才进行烧制,其上面的文字是凹进去的阴文,其表述一般有某批次负责监制的府衙、官员和地域,或者注明所生产批次的砖窑,甚至还注明年号。推测“官造”青砖应该出现在南宋时期,此砖在国内极为少见。南宋初期,中原战乱,中原大量人口进入湖南,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南宋朝廷在湖南镇压了杨幺起义以后,加强了对湖南的统治,进一步加强了军事设施的建设,驿站和烽火台的建设也得到了加强,在昭山就有昭峡铺和烽火台,而且有适宜烧制砖瓦的易家湾窑洲,目前,窑洲尚保存有2座清代砖窑。

  古寺官造青砖则可能是在朝代更替时流落到用于昭山寺庙建设的基础部分。在最近古寺修缮时,发现那些官造青砖全部在老墙基础隐蔽的地下部分,仅有的那垛老墙属于清代建筑,那么这些青砖可能在此之前就来到了昭山古寺。

  为了能将那些昭山过往历史精彩地呈现出来,在古寺此次修缮时把古碑与古砖融合在一起砌成了文化墙。在碑廊和文化墙最后完工的时候,有一位老泥匠戏称:“亿年石头与千年古砖同一天‘生日’”的确是这样,随着文化墙的建成,昭山又一文化名片新鲜出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昭山还会有更多的文化亮点诞生。

来源:昭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

编辑:张子星

阅读下一篇

返回岳塘经开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