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日报5月19日讯(记者 马贵 通讯员胡宁)昭山是长株潭城市群的“绿心”,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丰富,森林覆盖率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被誉为长株潭三市的“公共客厅”和天然“氧吧”。
怎样保护这个绿色的“氧吧”?近年来,昭山示范区始终将生态保护作为发展的第一责任,坚持“科学定位、保护第一、高端规划、有序开发”的理念,搭载绿色动力,擦亮“两型”招牌,在生态保护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实现更好的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
提档升级 “生态绿谷”远名扬
“创新昭山生态绿心保护发展模式”,2015年2月,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对昭山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昭山示范区对“绿”有着特殊的感情。来自该区农经局的统计数据,今年该区已经完成2000亩林地的林相改造,3000亩的封山育林,220亩裸露山地生态修复,完成营林造林任务1000亩,7公里“三边”绿化和8.5公里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昭山示范区农经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芙蓉大道等重要交通干线及生态廊道两侧,虎形山、凤形山等重要生态景观节点,长沙、株洲交界处等地,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达到生态修复、林相提质改造和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的目的。
昭山示范区区域面积68平方公里,有将近51%的土地为禁止开发区,有超过30%的土地为限制开发区。该区对每一寸土地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划,对绿心地区项目建设进行严格审批;建设一批“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生态绿心保护标识牌和绿心地区的界碑界桩,并定期进行维护;对新南化工厂70亩污染土地进行全面治理,消除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切实优化了生态环境。
节能减排 新城建设吐新韵
配置电瓶车,限制机动车进入景区,路灯全部采用LED灯,设置多个直饮水站……昭山景区通过推广绿色建筑、清洁能源、节能技术,整体环境焕然一新,并且成功获批国家4A级景区。
在生态新城建设过程中,昭山示范区大量使用一批“两型”技术:全区新建道路添加SMA(玛蹄脂),极大地提高了路面耐磨性和透水性;两型公寓外墙运用环保保温材料,在提高保温性能的同时还节约了建材;两型产业发展中心采用风冷热泵和地源热泵作为中央空调系统和热水系统的冷热源,应用太阳能光伏技术进行发电,满足建筑的部分用电,被住建部评为三星级绿色建筑;昭山和平小学安装了太阳能、空气能热水系统和直饮水系统,建设种植屋面进行全方位的校园绿化;易家湾镇机关办公区域全面更换节能灯及节水龙头。
环境整治 美丽乡村入画来
从2014年3月开始,昭山乡玉屏村实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在全村道路边设立60多个垃圾池,50多个分类垃圾箱,每家每户分发一个垃圾桶,并且聘请环保员对全村道路、水沟、路边杂草进行清理,垃圾箱、垃圾池也有环保员及时清运。
村民邹海辉告诉我们:“如今村民爱护环境的意识提高了,垃圾没有了,生活环境更加好了。”
目前,昭山示范区建立和完善了城乡垃圾清运网络,在各村组、社区设立了大量垃圾集中转运站,形成村、社区收运、乡镇转运、区处理的三级清运模式。
除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外,昭山示范区还实行产业“提一退二进三”,关停并拆除污染企业,使其彻底退出;对农村畜禽养殖污染进行全面治理,建设沼气池集中处理,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在农村大力实施改厨改厕和庭院绿化美化工程,提升农村环境品质。
创新宣传 “两型”理念植人心
3月27日,易家湾镇双建社区居民郭国娥用废旧电池从社区换回6块肥皂。郭国娥告诉我们,孙子的电动玩具产生了大量废旧电池,“丢掉污染了环境,但又不知道要怎么处理。”正好碰到社区开展以物易物活动,用废旧电池、白炽灯换取了生活用品。社区负责人说,让老百姓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从身边小事做起,让大家切实体会到生态文明建设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近年来,昭山示范区创新宣传方式,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在学校、村级卫生所及各社区建设了一批宣传教育专栏,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两型”主题活动;在小学推广使用生态教育读本,定期开设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在社区和村开展废旧物品换日用品活动,开展“两型”家庭创建评比活动;在宾馆、酒店、商场免费发放10万个环保购物袋。
来源:湘潭日报
作者:马贵 胡宁
编辑:张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