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座独木桥 肩挑两大城

来源:绿心昭山 作者:方芳 编辑:张子星 2016-09-14 17:14:47
—分享—

  岁月是游戏于天地之间的老顽童,恣意风雨雕刻,粉饰着大地,而他却尽情地享受着这一切带来的刺激。在昭山西北部就有尽职尽责、不分昼夜的风雨师杰作——黄沙潭小溪。小溪美妙地将昭山和长沙分开,小溪东南面是湘潭昭山,西北面就是长沙的暮云和兴马洲。而将湘潭、长沙交界接壤连接的是一座长约5米的独木桥。独木桥堪称完美地将长沙、湘潭连成一体,构筑出一幅惊天动地、气势磅礴的风景:昭山把水口,兴马塞龙门。

  其实,名不见经传的独木桥靠昭山这边叫黄沙潭,长沙那边叫下港。两边的小孩子经常在一起玩耍,原本没有长沙湘潭之分,只是在岁月的掌控之下,用快乐与痛苦,是与非敲打着他们幼小的心灵,在他们的情感上不断拉开一道道沟壑,泾渭分明地把他们分成两个阵营,一边是向往着长沙城一日三餐的贵族生活,另一边是湘潭边陲的黄沙潭坚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两餐的平民生活。于是下港的妈妈们打出口号:“养女莫嫁黄沙潭,天晴落雨恰(吃)两餐。”而黄沙潭的大老爷们则调侃下港的小媳妇:“萝卜白菜打神福(很少吃小菜),鸡鸭鱼肉当饭恰。”黄沙潭住的都是渔民,河水煮河鱼是家常菜,为了换口味,他们还会经常弄出一些腊鱼、扎鱼、煨鱼、五香鱼仔之类的美味出来吃,显摆一番。

  不过,人生就是单行线,过的也是独木桥,前行无法耽搁,过去了就无法回头。独木桥上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份幸福的牵手,成为美丽的擦肩而过。那些下港嫁出去的姑娘,逢年过节回来,偶尔也会过来看看黄沙潭已婚的汉子,他们一起聊天,回忆那些年少轻狂的往事,一吐心扉。情到深处,那些已为人妇的女子,羞羞答答地还会回想起那段从前的幸福,火热的青春,撩拨心弦,突然而来,戛然而止,如果有过韵味那也是美好的记忆。对于生长于斯的大老爷们,蓦然回首,风景已在桥的对面,往来人群隔断思念,梦已模糊人已远。年节一过,各自散去,暗自神伤,斯人已乘时风去,此地空余石成山,溪水潺潺笑流年,独木桥上多遗恨。

  坚守,独木桥千百年来的宿命,只是在桥的两端一直在悄然变化着。社会在进步,黄沙潭的渔民也在紧跟时代的发展,想尽办法摆脱人们对他们的成见。据黄沙潭的桂哥介绍,1974年的时候,一天他跟他父亲一起在昭山湾捕渔,那天光红翘咀白鱼和青鱼就卖了260多元。当时肉食水产公司的收购价是0.46元/斤,折合鱼560余斤。事后,他买了一块200多元的瑞士手表,一双18元的三节头皮鞋,这在当时是一笔不菲的消费,为此周边邻居羡慕了好一阵子。那天卖鱼的收入对于昭山附近的农民家庭而言,几乎超过5家农民一年的纯收入!

  后来,许多外地女子争相嫁给昭山的渔民。据说,黄沙潭收外地媳妇的时候,会把独木桥的木头换成新的。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独木桥被钢筋水泥浇注的桥所替代,独木桥边那些酸甜苦辣的往事也已成为历史,一去不返。

来源:绿心昭山

作者:方芳

编辑:张子星

阅读下一篇

返回岳塘经开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