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化湘江】黄克诚拒敌守昭山

来源:绿心昭山 编辑:张子星 2016-09-14 17:02:29
—分享—

  昭山临江耸立,为湖广(元、明、清时的湖南、湖北总称)南北水陆交通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长潭公路及粤汉铁路开通以后,昭山作为长沙南面的屏障作用更加明显和重要。近代军阀混战北上争夺长沙,或南进衡阳,首先必须占领并控制昭山。

  公元894年(乾宁元年),马殷起兵攻打长沙,后屯兵于兴马洲和昭山。1918年4月,吴佩孚率北军与护法军湖南总司令程潜所部及沈鸿英部(南军)两军于易家湾、寨子岭、凤形山一带发生激战,南军败,后吴佩孚占领衡阳;1923年9月,谭延闿入湘讨伐赵恒惕两军激战于易家湾、凤形山、虎形山一带;1926年4月吴佩孚部叶开鑫进驻易家湾攻击唐生智部,叶部没有驻守昭山,而是向南攻击,后被唐生智督师反攻,大败叶部占领长沙。

  1930年7月25日,彭德怀率红三军团进攻长沙,27日晚占领长沙。28日清晨,留红八军守长沙,彭德怀亲率红五军两个师向湘潭易家湾追击。残敌已退湘江西岸。期间,彭德怀抽空去昭山看望了恩人。据《彭德怀自述》说“我在昭山下,找到救难的罗六十老倌。罗年近七十,须发均白。给予土豪财物,他不知我名和姓,我认其为恩人!我当时三十有二岁,前后已隔多年。”

  部队入驻昭山后,彭德怀部署了部队在凤形山、易家湾、昭山一带构筑工事进行防守。29日,彭德怀接到长沙红八军电话,说是长沙很乱,建议放弃长沙撤退。不得已,彭德怀留一个师驻守,率第四师立即赶回长沙,并命令在长沙的第三纵队第二支队赶赴昭山接管第四师的部分防务。三纵队第二支队的支队长是黄云桥,政治委员黄克诚。黄云桥是彭德怀一手提拔的指挥员,而黄克诚,彭德怀认为是一个耿直之人。彭德怀对于安排他们两个去易家湾驻守很是放心。

  30日,第三纵队第二支队奉命出城,进抵易家湾一线,担负向南警戒任务,以防御敌人由湘潭方向反攻长沙。事实证明这个决策完全英明正确,8月 1日晚,何键部的一个团偷袭易家湾,结果被击溃,俘虏团长、营长多名,残部逃窜到湘江西岸九华、鹞子岩等地。

  昭山作为长沙南面的屏障,扼守湘江、长潭公路、粤汉铁路交汇的咽喉,易守难攻。从长潭公路往长沙方向,路的东面有凤形山、虎形山,路的西面有易家湾的壶山,它们都是以昭山为依托,形成梯次纵深的防御阵地。如果不敌,可以向长沙或浏阳方向撤退。

  黄克诚在昭山只有过短暂的停留,8月6日,驻守昭山的红军随红三军团一起撤离长沙。

来源:绿心昭山

编辑:张子星

阅读下一篇

返回岳塘经开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