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的雨很大,斜着下,从任何可能或不可能的角度打到我住的平房上。今早,我就过河似的从厕所走到浴缸前。而顾仁则在长沙离洪水4000英尺的北边窗外,近距离观察了洪水。他曾写道:“我坐黄包车入城,洪水淹到了黄包车身。如果雨停了,我会拍些照片。新的胶卷已经到了。”——摘自《外国人笔下的长沙·长沙札记》(作者:[美]顾仁夫妇——1923年顾仁夫妇抵达长沙。从1923年至1927年,顾仁担任湘雅医学院老师,后回国。1931年至1941年再次回到长沙,任湘雅医院外科主任。)

(民国时期,长沙城洪水肆虐。图/《外国人笔下的长沙》)

(2013年8月19日,长沙市中山西路,因大雨导致内涝。图/滚动新闻记者 殷建军)

(阿玛德,来自巴基斯坦,中南大学计算机专业留学生,在长沙生活5年。)
红网长沙11月11日讯(滚动新闻记者 斯茅庚)一只鸬鹚勾起我们对长沙河边头百年变迁的感慨(11月10日A04《鸬鹚捕鱼,河边头曾经的风景》);今天美国夫妇顾仁将带我们看看民国时期长沙的“海”。随着这个问题,这一次的“百年风物志”专题暂时告一段落,但更多历史细节与当前社会的相互映衬仍需我们去发现。
求证
民国时期,水淹半座城属正常
美国医生顾仁夫妇札记中所描述的,仅仅是1924年长沙遭遇洪灾的一个场景。湖南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先枢考证,民国时期,因湘江东西两岸防洪标准太低,抵挡不住咆哮而来的洪水侵扰,水淹半座长沙城属家常便饭。据《长沙市志》记载,1924年,长沙的确发过大洪水,而且洪水过后,霍乱在全城接踵而至。
顾仁夫妇居住的雅礼中学在现在的上麻园岭,地势较高(后来因城市建设铲平),理论上是可以看到水淹长沙的情况。陈先枢说,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长沙主城区就集中在湘江东岸沿湘春路至南湖路一带,并且绝大多数都是一些低矮的房屋。“碰上特大洪
灾时,城内的南门口、下河街、通泰门都会因洪水倒灌而可以行船。”陈先枢说,像伍家岭、上麻园岭、窑岭、长岭、识字岭等地,民国时期都是较高的山丘,洪水无法到达,靠黄兴路以西地段,常被洪水淹没。
今年95岁的长沙退休老工人李庆云回忆道,民国时期,只要碰上湘江上游地区连续两天暴雨,肯定就有不少房屋进水。政府动员生活在湘江边的老百姓往东边的上麻园岭、伍家岭方向躲一躲,但还是有很多年轻人站在自己房屋的二楼观看滚滚洪流肆虐长沙的场景。他回忆,每当洪水退走后,就跟同街的小伙伴到湘江西岸那些田地里捕鱼,有时一次可以捕捉到好几斤鱼。
解读
疏通八大公沟,求解城市内涝
“1930年12月,长沙城开始疏通旧有御沟,并改名公沟,称为长沙八大公沟。”八大公沟的作用是:下雨时,水从麻石缝下漏,进入公沟,汇合向西流入湘江。长沙市地方志办公室副调研员、方志处处长蔡立人介绍,御沟始建何时,没有资料可考,传说为明末清初时建。但1930年这一次是第一次疏浚,这是地方志有记载的。
新中国成立后,一共进行了好几次大修。1951年,长沙市建设局成立长沙市沟渠工程队,疏通并改建八大公沟,挖出污泥5800多吨,基本上解决了当时一些沟段因多年淤塞造成的排水不通、污染街道的问题。
旧城改造之前,长沙排水主要依赖“八大公沟”。现在,孔径偏小的“八大公沟”已不能再担当起城市污水排放重任,必须建立新的排水系统。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三期正式启动后,常年水位将保持在29.7米,于是长沙市政府又计划把低排水沟渠抬高。
长沙市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说,新修的潇湘大道和湘江大道都有很高的防洪标准,长沙城内的防洪圈也已形成,完全可以阻止洪水随意肆虐长沙,但城内地下管网淤积较为严重,各主次干道雨水入口太小,特大暴雨之后的城区内涝依然是长沙的城市管理者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现状]特大暴雨时,内涝难以避免
“湘江两岸,按照防洪和交通要求,建成可供市民休闲的风光带,市民早晚集中锻炼、娱乐,很有特色。”阿玛德认为风光带的建设使长沙免受湘江泛滥带来的灾害。
“湘江肆虐成为历史,并不意味着城市内涝彻底消除。”阿玛德说,长沙是个降水量较多的城市。而每当特大暴雨来临,长沙城区的内涝难以避免。这些时候一些地下通道积水很深没有人过,一些路段经过的车辆熄火。韶山路、芙蓉路、书院路等,都遭遇过大面积积水,人和车不能出行的情况。令人担心的是,道路上井盖很多,道路有积水时判断不出哪些地方有井盖,哪些地方没有井盖……但往往暴雨一旦停止,积水就会慢慢地消失。
尽管如此,并不妨碍阿玛德对长沙的喜爱,“长沙这座城市很有发展前途,我决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在长沙”。
八大公沟
原名八大御沟。第一公沟自小吴门经中山路、北正街、千佛林、草墙湾;第二公沟自荷花池,经蔡锷北路、民主东街、湘春路;第三公沟自吉祥巷口,经西长街到浏阳码头泵站;第四公沟自落星田,经五一大道、太平街;第五公沟自药王街东口,经西牌楼、小西门、湘江路;第六公沟自黄兴路南墙湾东口,经成仁街、古潭街、小桥子;第七公沟自都正街,经化龙池、晏家塘、南门口、西湖路;第八公沟自妙高峰,经书院路、楚湘街、晏家塘。
[编辑:王乐丰]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斯茅庚
编辑:张子星
本文为岳塘经开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