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潭5年促成282项产学研合作项目 高新产业产值增长1000亿

来源:红网 编辑:张子星 2014-04-16 21:52:25
—分享—

  红网综合讯 据湘潭日报报道(记者 谭涛)“一项关键核心技术,可以救活一个企业,甚至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通过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将高校创造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优势,可以有效地推动区域发展。

  近5年来,湘潭产学研工作取得了哪些进步?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如何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日前,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

  三招促进产学研配套对接

  出台政策,培育产学研合作沃土。2009年3月,我市出台了《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确定先进装备、精品钢材及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等七大重点支持领域。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和湖南工程学院等高校也制定了鼓励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措施。高新区出台政策,落实扶持资金1415万元,兑现企业和个人奖励400多万元,扶持高校师生创新创业项目落户园区,激励高校科技项目入园产业化。

  打造平台,搭建产学研工作跳板。五年前,我市率先在全省范围内设立了省市自然科学联合基金,期间共立项支持基金项目75项,其中重点项目24项,一般项目51项,争取省市经费805万元,引导企业投入近亿元。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更是打造了一条科技创业孵化链条,目前已建成火炬创新创业园、大学生科技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和中小企业促进园,成功孵化立发釉彩、恒信电气,时代电子等40余家优秀企业,其中26家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证,7家企业跟券商签订了新三板上市辅导合作协议。

  穿针引线,促成产学研配套对接。去年,我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施了企业科技特派专家制度,共选派25名科技人员到企业进行技术难题攻关、技术开发等服务活动,其中平安电气、凌天科技、双马新材等企业收效明显。此外,我市建立了风电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湘莲、先进矿山装备制造四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每个创新联盟由龙头企业牵头,相关配套企业参与,高校作为支撑,形成了产业链和技术链的有效对接,促进了上下游企业产品在本地配套。

  近5年来,湘潭共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282项,95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实现技术合同交易1121项,交易额19.29亿元。2013年我市38个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立项支持转化,新增经济效益20.4亿元。全市发明专利授权同比增长15.3%,7项发明专利获省专利奖,2个项目入选2013年省“百项专利转化推进计划”重点专利技术转化项目。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1336.3亿元,5年增长近1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2.4%,较2008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凝聚创新共享熔铸新合力

  “虽然,市校、企校之间合作日益紧密,但是我市产学研合作发展态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有些不适应,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市科技局负责人说,不适应主要体现在高校、企业和科研人员的观念跟不上;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对称;校企之间信息渠道不畅通。

  该负责人说,下一步,我市产学研融合要在“凝聚、创新、共享”上下功夫。首先要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要从政策上鼓励科研人员创办企业,为科研人员提供便利;高校和科研机构要加大力度鼓励支持科研人员从事应用研究,与企业合作创新或直接创办企业;以更开放的心态、更优惠的政策、更务实的服务激励科研人员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家要在创新方面加大投入,促进产学研紧密合作。

  要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改革项目经费管理,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对有效的产学研结合做法,要继续坚持和发扬。如企业特派专家制度、科技特派员制度、产学研合作奖励制度、省市联合自科基金制度等。

  要搭建科技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建立一个校地、校企协作和技术对接的网络平台,随时发布驻市高校及其他高校待转化的科研成果,及时征集更新我市企业技术需求,促进高校与企业的适时互动对接,同时对校企产学研合作成果和经验要加大宣传,改变高校科研成果“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况,加强产学研合作服务和高端人才服务,形成产学研合作的良好氛围。

  [编辑:王乐丰]

来源:红网

编辑:张子星

本文链接:https://www.ytjkq.com/content/243/2014/0416/6446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岳塘经开区首页